债券

专家热议推进人民币债市国际化

2025年04月03日 | 查看: 64032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中债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48期举办。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推进人民币债市国际化展开研讨。

  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建设必须对标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国外成熟债券市场具有规模庞大、流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制度设计完善、投融资便利等特征,应注意学习借鉴。近年来,中国债市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一级市场发行规模与二级市场互联互通均显著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增强,绿色主权债等创新产品助力境外投资拓展,吸引全球机构加大持仓。国内经济稳健和金融高水平开放等为债市国际化带来机遇。他建议,应优化顶层设计,放宽外资准入,推动在岸离岸市场联动,完善交易机制,强化国债引领作用,提升市场国际影响力,构筑人民币债市国际化基础。

专家热议推进人民币债市国际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分析了债券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梳理了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取得的成果,剖析债券市场开放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比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并就构建自主配置等提出实操性举措。她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成效显著: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熊猫债”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吸引力增强。美日等国经验揭示成功需依托货币体系战略,警惕结构失衡风险。她建议,应以构建全球资本自主配置生态为核心,通过统一信披标准、强化评级独立性、协同开放债汇市场、深化利率汇率改革等举措,提升债市国际化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债研究所所长类承曜表示,人民币债券国际化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需针对境外投资者的差异化诉求完善制度设计。经常项目投资者更关注市场流动性、安全性和支付便利,而纯财务投资者侧重盈利性、低波动性和资产相关性。同时,我国债市开放呈现波动性特征:境外机构持债规模自开放以来呈波动增长,2024年回升至4.2万亿元,品种由国债、政金债扩展至同业存单,但受监管及国际环境影响。他建议,应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离岸与在岸市场,明确“熊猫债”“点心债”定位。依托金融基建优化交易机制,改进税收等制度吸引外资,通过特色路径建设深度、广度与韧性并重的高质债市。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买一份驾意险,多一条生命带!

人保车险|车过户保险怎么办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人保车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注意点,请看这!

中国平安上线员工碳账户,升级”1+N”碳账户体系助推绿色发展

中国平安“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正式启用 股份代号:82318.HK

镇江昔日城投平台大重组 评级提升至AAA

10月16日美国国债收益率涨跌互现

笑果创始人叶烽卸任笑笙文化职务,此前该公司被罚逾千万元

奈雪的茶首次公布加盟店数量:两个多月仅开出4家,集中在中低线城市

财联社债市早参10月19日 | 今日预计6省市将发行地方政府债30只,金额1924.2亿元;旭辉集团新增两笔境内债券成功展期

关键词: